最 新 动 态

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,上海广播这个区长“公开课”做到了

持续25天,16位区长走入直播间,2万多条线索汇集人民建议,163通热线“为民解忧,马上就办”,近200条融媒报道产品总结治理经验,1200万共振传播……

近日,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发起策划的“2025夏令热线•区长访谈”融媒行动圆满收官,用媒体议题设置、人民建议征集、治理智慧提炼,推动急难问题高效解决,撬动跨区问题协调解决、带动共性问题集成解决,让这场围绕“更高质量建设人民城市”的行动,成为媒体赋能区域精细化治理能力的“公开课”。

 

推动难题解决

“音视频直播+案例短视频+市区两级融媒共振”的传播链,是“夏令热线”最具影响力的“武器”。此次行动中更是将议题设置和舆论监督贯穿传播全域。

直播问政直击跨区治理难点。青浦区华益村与闵行区赵家村交界处“养鸡种菜异味浓”问题存在多年。节目通过上海新闻广播、阿基米德APP、话匣子矩阵等推出音视频直播。直播镜头里,上海广播记者身后就是明显破损的围墙、养鸡鸭笼子和木板,情景令人揪心。闵行区区长吴强立刻要求华漕镇牵头,在台风来临前,政府部门主动“靠前一步”,处理好、协调好与周边区域的管理工作。媒体不通知、不回避的直播监督,直击难题症结,推动跨区共同整治。

典型问题反馈进度不延迟。节目组事先从2万条线索中筛选出163个典型问题,在直播节目中接入市民电话。节目播出当日下午,话匣子微信号刊播所有案例处理进展,区政务公众号联动传播。强大媒体监督影响力,推动70%问题当天解决、100%问题有回音反馈。记者编辑深入采写的《垃圾占道、异味扰民“桥下空间”怎么管?》《电梯停运为何迟迟不修》等调查报道,多篇被推上热搜,推动市级部门和有关单位介入解决。

 

打造共议平台

节目开通阿基米德投诉平台和新闻热线爆料双通道、并联动12345市民热线、联通各区融媒体中心,搭建平台,把“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”贯穿全过程。

推动打破行政壁垒。有跨区居住的老人咨询如何享受长者食堂优惠等。节目联通青浦区相关街镇和民政部门现场办公,节目后部门街道立即组建了联合工作组积极反馈。

反映科学决策过程。有市民反映小区门口早市取消、买菜不方便,当地农户又不能设摊卖菜。崇明区区长李峻不再简单答复规定条款,而是公开其中点位设置的资源调配逻辑。短视频《老年人买菜难题怎么破》展示透明化决策过程。

提升青年共治参与度。数据显示,30岁以下市民节目互动占比达37%,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。杨浦区一高中生敢当“啄木鸟”,反映标牌英文不统一等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,引发热议。问计渠道公开化、决策科学化传播,助推更多青年从“问题投诉者”成长为“方案贡献者”。

 

形成借鉴样本

开设“民生圆桌会”专栏,为共性问题梳理治理经验。3号线大柏树站、长宁龙之梦商圈周边共享单车乱停放、阻塞交通。节目组通过梳理核心矛盾,推出短视频《虹口推动“快清+执法+疏导”》《长宁区“多格合一”勘察停放方案》等呈现差异化治理方案,展现基层治理智慧,也为全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。

注重数字化服务新场景探索,为新问题归纳解决方案。浦东新区“无人快递车闯红灯”影响行人,节目通过联系交警、快递企业等,提出了集成化解决方案,后期以短视频《“技术+监管”必须两条腿走路》传播助力治理升级。

焕新“民生方法论”短视频专栏,第一时间展现202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内涵式发展。嘉定织密“一老一小服务网”,松江书写“职业教育大文章”;围绕城市更新,普陀区以《多元主体共建我们的会客厅》,徐汇区《百园百路百里河,公共空间品质再跃升》,奉贤“从打卡热到获得感”,金山区“以定力、共情力、落地力”让游客“多留一两晚”等。十六区“方法论”瓣瓣不同却美美与共,共展现代化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。

 

推升治理精度

《夏令热线》收官后,上海新闻广播《990早新闻》推出“夏令热线回头看”系列报道,以小切口折射大治理,通过梳理“2025夏令热线”节目背后的热线数据、具体案例,并回访调研,剖开超大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,解析治理的温度、治理边界与治理精度。

报道《方寸之间,每个人的需求在“被看见”》,深耕“微观体感”,诠释治理的“温度密码”。《面对愈演愈烈的“单车围城”,区长们的“会诊”给出了哪些新思路?》聚焦老难题治理,破题“循环困境”的关键在治理“精度”。报道《这个打给上海16个区区长的电话,接通后发生了什么?》直击“边界难题”与“创新阵痛”,凸显治理的“系统思维”。

这三篇报道一脉相承,共同勾勒出上海治理的进阶轨迹:从“解决一件事”到“解决一类事”,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多元协同”,从“满足基本需求”到“关照情感体验”。城市治理是场“马拉松”,而“夏令热线”这个支点,正撬动着更有温度、更具精度、更富智慧的治理变革——最好的治理,永远藏在对每个个体需求的“看见”与“回应”里。

未来,上海广播将打通现有人民城市建议收集和共议的节目,推进“问计于民”常态化,服务于“十五五”规划意见汇集,更发挥媒体助力治理的效能,推动从“一件事”到“一类事”的制度性改进,让市民“问题清单”变成鲜亮的民生“答题卡”。

[ 返回 ]